top of page

【人物訪談】襪子品牌 +10

作家相片: 吳亭諺 Amy Wu吳亭諺 Amy Wu

已更新:2021年8月26日



文|吳亭諺 攝影|林辰鍵



當外國朋友問起台灣是怎樣的地方時,你會想起什麼?穿梭在層層山巒的阿里山森林鐵路、美味的庶民小吃滷肉飯,還是台灣海域特有的鯨豚?不如送雙充滿故事的襪子給他吧,因為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台灣風景,都被在地品牌──+10.加拾轉化成符號,放進可愛又充滿趣味的襪子裡啦!



為平凡無奇的日用品增添多一點趣味


+10.加拾是由許芝瑞與陳小爵兩位設計師創立,想將設計帶入日常的他們,曾經嘗試過T恤、袋子等生活用品,直到接觸襪子的製作開發之後,發現襪子受版型限制較小,從紗線、圖案的設計到織法都可以自己挑選,細節掌控度高,於是便決定全心開發襪子。有了明確的商品方向後,芝瑞和小爵也找了高中好友蔡正芸、劉薰寧、蔡幸諭、王傑生加入,擔任品牌的活動企劃、行銷公關與業務窗口。


襪子的製作程序是由設計師設計圖樣、挑選紗線後,再交給師傅放進機台製作,為了找尋願意製作特殊襪款的工廠,+10.加拾團隊查了許多資料,才知道彰化社頭自50年代起,從一台手搖式織襪機慢慢開枝散葉成為織襪聚落,產業的熱絡,帶動全鄉發起製襪運動,不僅外銷到世界各地,更為台灣打下「襪子王國」的名號。負責與生產線溝通的窗口幸諭說,相較於一般常見的襪子版型,+10.加拾的設計複雜、花樣多變,製作前,機台都要重新調整,但隨著襪子產業沒落,擁有調整機台技術的師傅所剩無幾,因此一開始找尋合作工廠時,經常被打槍,後來才慢慢找到願意一起嘗試的廠商。在製作數量逐漸穩定後,他們仍繼續找尋擅長不同技術的廠商合作,希望在不斷突破織法極限的同時,也能喚醒更多人關注生活中被忽視的美好事物。


來自生活裡的靈感


+10.加拾一年有兩季的新品發表,而每一季至少要花半年以上時間做主題發想、設計。春夏會以大海、自然為主題,推出10種襪款,而秋冬主題則不設限,會推出至少10~30款新商品。「每次在決定主題前,我們都要大量找尋資料、密集討論,這也是最好玩的一塊!」負責專案統合的薰寧說,設計前期若要考量太多商業的部分,就容易綁手綁腳,所以不受限的發想階段是最有趣的。例如「世界原聲帶」系列便是由團隊網羅全球各地的音樂,挑選較有感覺的音樂內容或是背景故事轉化為符號;「海在這裡」系列是從太平洋擷取靈感,透過襪子的設計來介紹台灣5種鯨豚特性;而最新發行「眾神的處方箋」系列則是以世界各國的神話故事為襪子設計發想……,不管什麼主題,+10.加拾總能將天馬行空的想像,一紗一線交織為腳上的神祕圖樣,令人讚嘆不已。


為了展現襪子多元的樣貌,+10.加拾也利用不同的織法來表達背後的意義。像是將歌仔戲曲的哭調,透過綿延的平面漸層線條,描述長而不間斷地哭泣聲;為呈現出大翅鯨的生理特徵,把襪子翻到內裡織,背面雜紗突出的點點,正如同牠們身上的突起節瘤;還有以雙針筒織法,製作出活版印刷的凹凸質感。除了設計樣式外,襪筒的長度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,像是腳底與襪筒等長的1:1襪、襪筒是腳底一半長度的1/2襪等,讓每個人能夠依據自己的腿型與習慣,選擇適合的長度。





20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© 2023 by Jessica Priston. Proudly created with 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