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擷取自秋刀魚網站
文字整理—吳亭諺、攝影—鄭弘敬、場地—森³ sunsun museum
若有在關注日本的服飾潮流,一定對WTAPS、BAPE、visvim等品牌不陌生,但你知道日本的潮流文化是怎麼來的嗎?日本潮流文化是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美軍進駐日本後開始發展,美軍服飾在當時是潮流象徵,造就了1990年代「裏原宿」(うらはらじゅく)街頭文化的流行,之後更出現了像是山本耀司、川久保玲這樣吸收美國街頭文化後加入自己的想法的設計師,將美式潮流服飾變成更適合亞洲人穿的樣子。
秋刀魚全新網站特集第一彈「日本潮流文化再定義」邀請三位長期關注日本服飾潮流的業內潮人:臺灣服飾品牌WISDOM®主理人齊振涵、跨國選品店INVINCIBLE行銷公關次郎、女性選品店FRUITION品牌公關邱子軒,齊聚分享自己接觸穿搭文化的緣起,以及各自對於日本潮流品牌的觀察。
三位分別在什麼時候開始接觸日本潮流文化或品牌?
邱子軒(以下簡稱邱):大學時第一次接觸津森千里這個服裝品牌就很喜歡,她的衣服都很夢幻、多色彩,還有很多拼接、手繪的元素。當時可以說是為了買她的衣服開始出去打工。
齊振涵(以下簡稱齊):高中時從喜歡打籃球開始接觸球鞋,那個年代正流行Nike Air Max、Jordan、SB Dunk;當時我們都會去西門町平行輸入的店挖寶。
次郎(以下簡稱次):我也是學生時期接觸潮流文化。那時候沒辦法像現在手機拿出來就看得到最新的東西,都要等到月初雜誌發刊,才有機會接觸新消息。所以當時雜誌非常重要,因為翻雜誌才發現原來穿著可以這麼不一樣;後來,也有跟幾個朋友一起玩PTT的搭配(Mix_Match)版。
那時和現在一樣,在路上可以看得出當下流行什麼嗎?
齊:主要還是是從店家觀察。那個年代,我們把店員當明星來看,他們不只是在販售商品,某種程度也是在傳遞資訊。例如,看老闆或店長到日本帶了什麼貨,大概就可以知道最近日本流行的穿搭,或是有沒有新崛起的品牌。這些資訊都要透過和店員聊天或觀察得來,所以,當時客人跟店員之間的關係是很緊密的。
次:我也沒事就會去店裡跟他們聊天,就算沒特別想買什麼,也會去找店員或老闆聊天,吸收新資訊。
邱:我以前是去西門新宿,第一手的日本商品都可以在那裡看到。那時候去,跟小齊有一樣的感覺,看到那些在當時很具指標性的服飾店店員,會覺得「哇,好厲害」,把他們當明星在看的感覺。
齊:現在不是只有店員才能擁有這些資訊,資訊唾手可得,只要探究得深或很肯買,就可以在網路上拉出自己的聲勢。
三位又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投入服飾產業?
齊:我念書時學的就是服裝,再加上過去受裏原宿文化影響滿多,認為主理一個品牌,嘗試自己想要的方向、呈現自己的世界觀,是一個夢想。剛好,我喜歡的文化跟我所學的結合上了。
邱:我從小就立志要當服裝設計師。記得那時候最想讀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,雖然沒有考上,但我大學就到服裝產業打工,像是在山本里美的LIMI feu當銷售人員,也有在iPrefer打工過,陸續認識很多這個產業的朋友。因為大家私底下的朋友關係,加上工作上的連結都還是很緊密,也間接影響我進入這個產業。
次:原本是學電子工程,有短暫進入電子工程行業,後來想換跑道,就往潮流雜誌編輯這個方向走。做了雜誌編輯一陣子,現在是在INVINCIBLE當行銷。其實,做的事都差不多,都是嘗試接觸最新的東西,並且在吸收新知後告訴讀者或消費者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