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音體驗《擬聲現場 in 大稻埕 Sound Scene In Dadaocheng》,精選三十多則大稻埕故事聲遊,由策展人方序中設計五個聆聽體驗區,以「一刻 15 分鐘」為時間單位,每個人說一則故事,也許是一段記憶或告白,也許是人生經驗或家族往事,隨著耳機裡的聲音流動,故事就是一扇時空之門,隨想像力跳躍穿梭。
現場分為五大主題聆聽體驗區,分別為:帶來文化觀察的「Local Tunes 地方調」、大稻埕新力軍的「New Wave 新浪潮」、在地傳統店家的「Old Fashioned 老靈魂」、感受大稻埕味覺記憶的「Sound Menu 聽味道」。
而我主要負責的,是在地傳統老店家「Old Fashioned 老靈魂」的故事聲音採集。
見證大稻埕茶產業的繁華與興衰|新芳春茶行
新芳春茶行興建於1934年,創辦人王芳群年輕時,帶著妻小自福建安溪來台,最初是在新芳春對面的「珍春茶行」擔任製茶師,而後在今新芳春茶行現址自立門戶,起初規模並沒有這麼大,是慢慢買下旁邊的房子後,才有了現今的面貌。「這個房子蓋好後的幾個月,我就出世了。」今年已86歲的第三代王國忠先生說,小時候他就在茶行的三樓出生,當時一樓是茶行、帳房,後面還有茶的加工區與倉庫,二樓是撿茶區、茶葉儲存區及辦公室,三樓則是他們家的生活場域,是現在少數還完整保存的住商混合洋樓。
「以前的茶行很熱鬧,二樓幾十個撿茶查某,邊撿邊聊天,還會帶小孩來,小孩就在那邊玩呀、哭呀⋯⋯」王國忠回憶道,過去這條街上有不少三間相連的茶行,生意非常好,後來隨著國內產業轉型、新台幣升值,茶葉生產與製造勞力缺乏、工資驟升,台灣茶在生產成本漸高的背景下,失去外銷市場的競爭力,導致大稻埕的茶行,紛紛外移至勞動成本低廉的國家,新芳春在2004年結束營業。由於茶行保存良好,五年後被指定為市定古蹟,展開了一系列的修復工程,經過四年的工程後,於2016年開放。如今的新芳春茶行雖不再製茶,但也不定期會舉辦與茶相關的講座活動與展覽,將茶行的精神一直流傳下去。
聲音連結 ----- https://sidoli.tw/stories/53
從新潮到懷舊 屬於大稻埕人的青春歲月|波麗路西餐廳
1934年創立的波麗路,是台灣第一家西餐廳,創辦人廖水來本就是位擅長日本料理與台菜的廚師,而後為了開設西餐廳,開始學習西餐。店裡的招牌是法式的鴨子飯,搭配自家開發的不銹鋼餐具,在當時是相當新穎的用餐方式,至今也成了它最令人懷念的特色之一。
餐廳取名為波麗路,是取自於廖水來喜愛的音樂家拉威爾的作品。「以前人沒有什麼娛樂,大家都會來這邊聽音樂。」總經理廖聰麒驕傲地說,當時波麗露有著台灣最好的音響,因此過去有許多對西餐有嚮往的人,都會來此用餐、學習西餐禮儀,就連日本人都愛來這邊聽音樂、喝咖啡,也因此對廖總經理來說,最能代表大稻埕的聲音,就是店裡放的西洋古典音樂,尤其是客人離開後的下班時間,還能隨著優美的音樂聲,慢慢地結束一日工作,是很幸福的享受。
「我從小時候來這邊當童工,現在都做阿公囉。」廖總經理從15歲時透過朋友介紹,來到波麗露工作,至今已有50餘年,他開玩笑地說,自己一輩子都在這邊,眼睛閉起來走路都沒問題。其實不只廖總經理,連客人也跟著波麗路不斷成長,從政商民流、藝術家集會聚談的場所,變成歷史古蹟,以及一家大小或長輩們交流情感的所在,而它的經典,也不斷吸引年輕人來此朝聖。即便時代不斷轉變,波麗路仍是大稻埕最摩登的代表。
聲音連結 ----- https://sidoli.tw/stories/110
來大稻埕不止做生意 更講求信義與和氣|義和蔥蒜行
義和蔥蒜行位在歸綏街與迪化街的交叉口,營業至今已將近70年,創辦人柯慶元17歲離開故鄉台南學甲,選擇來到當時是全台南北貨集散地的大稻埕來打拚,並以故鄉的特產蔥蒜作為行業。
當時他幾乎天天都騎著腳踏車四處送貨,最北到淡水,最南至新竹,甚至騎著九彎十八拐到宜蘭、羅東,十分辛苦。「雖然後來有了貨運,就不必那麼辛苦,但他們勤奮的態度,我們要學習下來。」第二代老闆柯順耀說,過去迪化街的店家也都是非常辛勤的,甚至有客人因為凌晨三四點要到成都路的大橋頭市場批貨,大約清晨五點左右,就會順道來迪化街,敲門說要買乾貨。
「過去做生意就是一句話,也不用立契約。」柯老闆說,父親認為做生意就是要講求信義、和氣生財,因此將店取名為義和,是一種要求,也是一種期許。
回憶起小時候對店裡的印象,柯老闆說,當時下課都要來店裡幫忙,整理蔥、蒜頭,用篩子篩掉蒜皮、蔥皮,還要挑選大小,至今整理蔥蒜的聲音仍然不絕於耳,還有像是做生意時的吆喝聲「人客來坐喔!今仔日愛啥密?」當時父親對於上門的客人,還會奉茶、奉菸,甚至奉咖啡,十分親切。
雖然隨著時代變遷,現在不用篩蒜皮,改用電風扇吹,也不能再奉菸了,但來到店裡,依舊可以看到老闆親切的招呼,還有絡繹不絕的客人。
聲音連結 ----- https://sidoli.tw/stories/60
SIDOLI RADIO STORY PROJECT Vol.1 《擬聲現場 in 大稻埕 Sound Scene In Dadaocheng》
◉ 主辦單位| 文化部 ◉ 執行單位| 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 ◉ 總策劃執行|小島裡文化 ◉ 協力團隊|蚯蚓文化 、究方社 ◉ 策展人|方序中、陳澍宇 ◉ 視覺設計|方序中、郭姵岑 ◉ 場景設計|引体向上 Indigo ◉ 空間規劃|Joshua Shen/I.E.D.S. limited ◉ 企劃統籌|林凱洛 ◉ 執行企劃、剪接後製|賴麗安 ◉ 故事採集|林凱洛、吳亭諺、賴麗安 ◉ 聲音菜單設計顧問|盧怡安 ◉ 動態設計|ONE.1O Society ◉ 展場攝影|KRIS KANG ◉ 媒體公關|楊庭安
更多故事,請上小島裡官網
Commentaires